搞好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關鍵在于挖掘、利用好人力資源。校長、教師和學生是學校里最主要的人力資源。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構建和諧育人環境,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筆者想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校長應該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統帥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興衰系于學校,學校興衰系于校長。校長是學校的火車頭。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會帶出什么樣的學校。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論校長,認為校長一半是行政上的領導,另一半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同時指出,"后一半"還要重要些。這就將校長與文化拉上了關系,而且是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讓教師自覺成為傳承文明的使者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繼續教育,不斷知識更新,激活自身文化泉源。時代在飛速前進,教師若坐而論道,隨遇而安,則必將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必將失去所從事職業的伴侶--學生。唯一明智的做法,是邊教邊學、邊學邊教。和學生共同成長,與時代并步前行。
三、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第一需要
學生是校園的主體。沒有學生,校園良辰美景便是虛設。我們一定要關愛孩子。我們要想塑造他們的靈魂,就請先尊重他們的靈魂。古今中外,文化海洋,博大精深,孩子們越讀越多。越多越要讀。當閱讀成為學生第一需要的時候,我們就輕松多了,師生都快活多了。
四、讓校園成為文化的百草園
校園文化并不僅僅是安石頭、種樹苗、植草坪、貼標語、喊口號那么簡單。校園文化體現的是學校團隊持久恒定的價值取向,凝結的是代代師生積淀下來的文化內涵,散發的是中華文明大背景下這所校園所新翻的泥土氣息。她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巨大的向心力,鞏固之,建設之,學校將經久不衰。
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搞好了,她可以輻射到周邊社區。一個個社區有了良好的文化氛圍了,區區相連,鎮鎮相鄰,比比皆是,百花齊放,又何愁文化不復興,又何嘆我國民素質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