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nei567.cn-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影音先锋男人站,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關于文化產業政策體系
作者:聯想空間

    當前,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說,中國的文化產業已進入大躍進、大騰飛、大發展、大繁榮時期。有幾個省市宣稱,自己的文化產業已經在GDP中達到了支柱產業的地位,最高的一個省達到了其GDP的13%。我認為,這并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文化產業相對比較成熟的美國到目前為止還達不到其GDP的13%,這個省又怎么可能呢?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很多省市其實是為增加自己的政績而綁架了文化產業。

    現在綁架文化產業主要是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政府,政府在別的產業增長已經很慢的情況下,就來制造一個文化產業的神話。另外一個來源就是一部分知識分子,現在很多大學里面都設立了文化產業專業,成立各種文化產業研討班,好像文化產業在中國已經做得很大。我告訴你,沒有這么一回事。文化產業早期是電影搞起來,就是娛樂業搞起來的。所以西方有一句名言:電影不是藝術。在中國,電影是藝術,張藝謀是著名的藝術家,但如果張藝謀在美國的話,他連加入藝術家協會的權利都沒有。美國的藝術家是不講電影的,因為他們不認為電影是藝術,電影是一個產業。

    文化的意義是不能被產業化的,產業化的是另外一部分。世界上任何事物,只要是人的行為,都包括肯定性的前提條件,還包括否定性的前提條件。講文化產業,我們既要研究它的肯定性條件,同時也要研究它的否定性前提條件。因此,我們既要研究如何發展文化產業,研究我們哪些條件能夠滿足它的肯定性條件,又要采取措施規避它的否定性的前提條件。但是,現在很多人研究文化產業,不研究文化產業風險。其實,從產業經濟學家知識角度來說,任何做產業的,首先要研究風險。我告訴你,從事銀行業的首先要會研究銀行的風險,金融專業的學生學得最多的是風險評估模型,專門學習風險管理。我認為,中國現在不存在一個與其他國民生產經濟職能、其他產業分類處于并行位置的文化產業。很簡單,現在國家統計局并不設立關于文化產業作為一個產業的那些數據,沒有專項統計;國家發改委在中國宏觀經濟運營里面是不討論文化產業的運營,因為它沒有經濟支撐作用。

    當前,我們國家文化產業未來究竟怎么發展,有哪些基本政策面,這些政策里面有哪些東西是積極的,還有哪些東西不一定是積極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會講更多的問題。今天,我主要從國家層面來講究竟有哪些文化產業政策?主要講三個方面問題:第一,在文化產業中,政府應該是一個什么角色?第二,我們現在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究竟有哪些誤區以及我們碰到了什么樣的合法性危機?第三,就是產業政策的普及。

    文化產業發展面臨合法性危機

    首先,我們政府在文化產業中是疊合性的治理結構。疊合性的治理結構是什么意思呢?一個文化產業是一個平行的力學支撐結構,不能允許重復行政,不能有多種意志。但在我們國家管理文化產業,卻是沒有政策秩序的一個疊合性的事物。舉個例子,當前,在文化產業改革過程中,新聞出版署把所有的出版社從新聞出版署剝離掉,為什么要剝離呢?要政企分家。剝離后成立了中國出版集團,多個省也成立了出版集團,但出版集團歸宣傳部管理。這就是文化產業疊合性的方面,即重復行政。還有針對上海的一個動漫集團,最后導致文化部和新聞出版署在中央電視臺“打架”。文化部說其運營是合法的,新聞出版署卻說是非法的,原因就是兩家執行的管理尺度不一樣。一個國家究竟是誰在管理文化產業?當前就是多頭政府,多種意志,是疊合性的治理結構。

    第二,是縫隙性治理結構。為什么有縫隙性治理結構?這就牽涉到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跟其他產業經濟功能它有兼容和不兼容的部分。文化產業作為產業,基本的主體,既然是產業,應該是符合經濟規律,因此它的大部分政策,它的規律都跟經濟是兼容的。因此,一個健康的文化產業應該是兼容和不兼容的集合。但是,我們現在無論是研究文化產業的規律還是研究它的政策,都是從不兼容的文化產業的產業個性來研究的,把兼容的一部分丟掉了。就導致了我們大部分文化產業的難以治理,出現功能遺漏。

    第三個誤區就是權力型管制。19世紀以來,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包括我們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就是承認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個基本的前提,西方叫做非干預。學經濟學的人,第一堂課就學非干預,也就是說市場不能失靈。而現在文化產業在中國怎么樣呢?是政府失靈,市場也失靈。我跟搞文化產業宣傳的人講,如果文化產業都像你們宣傳的那樣,那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發展得不得了。而其實,中國到現在并沒有形成一條像模像樣的規范化的文化產業鏈。

    在中國,我們只看到了影視產業成功的案例,卻沒看見在這個產業又有多少人傾家蕩產?誰敢投資這個?要搞資本轉移,那銀行又怎么給貸款?首先是評價機制缺乏。政府還是在依靠權力運作,有一個集團能貸到300多個億,那是中宣部改革辦給它擔保的。幸虧這個集團成功了,若是搞砸了,很可能這300多個億就會讓哪個部委領導或銀行行長坐牢去了。當一個社會的產業經濟沒有統一的政策保障,缺乏統一尺度,這就相當于什么呢?就相當于我們到街上去買菜,沒有稱,是靠哪一個人力氣大來決定。

    舉例子說明權力型政府的一個最大特點。1997年,我在文化部當政策處處長,準備起草《娛樂管理條例》。我就講一個細節,《娛樂管理條例》里面規定歌廳營業到凌晨2點是合法的,2點以后營業就是非法的,目前歌廳還是執行這個規定。這點曾經受到西方人權組織的起訴,大連市一幫企業家也曾起訴。就是你政府有什么權力決定兩點?如果一個歌廳是非法經營的,它任何鐘點都是非法的;如果它是合法的,任何鐘點也都是合法的。你政府確定一個自然時間作為社會標準,沒有任何法理性認證就強行規定兩點是一個合法時間,這是不講道理的。所以,現在我們為什么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文化產業是一個既要符合深刻的文化規律,同時又要符合經濟規律的非常難發展的產業。由于我們在文化產業上存在三大誤區,導致了我們現在政府功能失靈,同時文化產業市場也失靈,那這個產業怎么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要有八大政策支撐點

    我今天講的重點就是要找到文化產業的一些基本的支撐點,要有八大政策支撐點。而且,這些政策必須完整,政府要落到實處,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并要有長效機制作為保障。

    (一)文化產業準入政策

    產業準入,你就記住,如果一個產業沒有準入政策的話,那么這個產業就不存在,缺乏前置條件。因為沒有準入條件,現在是只要出個人,即使他沒什么錢,到處去發一張名片,就可以說是中國什么動漫集團董事長。還有政府,在搞市場經濟的前提下,由政府來組建市場主體,政府有這個權利嗎?比如北京市政府搞改革,把一個文化事業單位改制,強行地由政府來改變它的性質,改成文化企業,說這就是搞市場文化產業了?必須明確一點,任何市場主體都必須在市場經濟的博弈當中通過資本的力量來形成,否則就不是企業主體。

    首先,文化產業至少要擁有投資規模、投資方式方面的準入政策。比如搞高速公路,它作為一個產業是有規矩的,你要進入高速公路這行的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資本規模。而我們當前進入文化產業是沒有投資規模要求的;第二,特殊經營準入。文化產業很多的經營部分是要到公安局去登記的,所以它有特殊經營。文化產業究竟有哪些特殊經營?并沒有作特殊地分級;第三,基本條件的準入;第四,社會激勵的準入。要創造一些準入條件來刺激社會資本向文化產業轉移。

    美國金融危機后第一個受到沖擊的就是文化產業,為什么?文化產業是高資本投入、高附加值、高創意的產業,不像一般資源性產業掉鏈條有個過程,文化產業會直接掉鏈條,所以美國整個文化產業產量效益就迅速滑坡。我曾帶北京市副局機構去考察好萊塢,好萊塢作為一個機構是誰的天下?是金融資本家的。我跟好萊塢的資本家談,我說你們怎么不培養人才啊?象中國培養著名導演張藝謀等,很辛苦的。好萊塢那些金融資本家說,人才還要培養嗎?有錢的話,一個晚上就可以買一百個瑪麗蓮·夢露,有錢能使鬼推磨,還要好萊塢培養人才嗎?而奧斯卡金像獎是誰搞的?演員工會搞的。再有名的演員、再大的導演在好萊塢都是打工仔,再有名的導演在好萊塢也不允許后期剪輯。誰來剪輯?要制片人根據商業需要剪輯。在好萊塢除了金融資本家階層外就是制片人階層。可以說,好萊塢是制片人的天下,制片人的權力是大的,他認可哪個導演就是哪個導演。第三個階層才是演員、導演等這樣一些技術性的人才,他們是workingclass,工人階級,是生產中的人。當審美國際、文化國際以及經濟國際發生沖突的時候,一定是經濟國際至上,消費國際至上。

    (二)企業制定政策

    文化產業一定要有一整套企業制定政策,而現在我們國家沒有,我敢講,全國95%文化產業的企業都沒有建立起公司制度。在上市公司中,最不規范的就是文化產業公司。其他行業的皮包公司從產業大軍里已全部滾下去了,只有在文化產業還有皮包公司,沒有公司制度、沒有約束機制、無需申報。而其他產業,像鋼鐵,當年賣鋼材的那可不得了,現在包括寶鋼在內都服服帖帖的,不需要政府管。鋼鐵廠現在沒有冶金部,國際上也沒有冶金局,但是它的管理就是非常規范,什么道理?就是市場的規則迫使你最終必須實行法律化管理。

    上世紀80年代曾有個專門概念叫翻牌公司,這類企業現在在我們文化產業里面就有了。今天如果我講80年代你們覺得很可笑,但是你要知道,未來的人笑我們今天的文化產業,就像我們今天笑80年代是一樣的。80年代我在組織部,當時機關要通過辦公司創收,一個單位可以兩個牌子。部長覺得當時我很年輕,只有讓我去搞企業。我老家是在鄱陽湖邊,在安徽與江西交界的地方,我記得我們老家有特別多的黃鱔。我報告部長,要求給我三個人,到我們省城的大街上搞了兩間門面,開了一個黃鱔店賣黃鱔。組織部賣黃鱔,現在你覺得很可笑是嗎?我告訴你,那時候組織部賣黃鱔的多了,全國都有。象北京人事局搓麻袋賣……這就是翻牌公司。到1984年的時候,全國取消,不能搞翻牌公司了。

    我們現在的文化產業其實差不多就是在賣黃鱔,一樣的荒唐。全國人民都在搞動漫產業,其中有四個縣級以上政府的規劃里面都有發展動漫產業。我經常問,全國都發展動漫產業,這動漫誰看呢?那是不是從此以后我們的生活卡通化、動漫化?你不覺得可笑嗎?哈利波特成功了,是因為經過精密的計量后,社會有一個利用的空間,就是價格指數,美國需要拍多少電視劇,定期都要由國家的文化部門向企業發布這個指數。政府當好風向標,社會、企業就有理性了。

    要有企業治理,比如文化公司應分為多少種類,多少層級,多少規模類型,哪一種類型適合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它的功能,有哪些編制?公司的治理和社會統一的公司管理構成哪些換算關系,國家給這些公司的權利、利益和風險或責任的對等交換原則?這都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比如說現在的公司法可以成為文化企業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但現在的公司法跟文化產業有不兼容的地方,這是我們調研的結果。很簡單,比方說對人力資源的管理辦法,跳舞的演員都得是14歲到20幾歲,過了30歲就跳不動了。所以,一邊規定不能用未成年人,但在文化產業里面客觀情況逼著我們要用未成年人。

    文化產業是一個高風險、高創意、更是高附加值的產業。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哈利波特憑它的產業鏈現在已超過它的資本,已經擁有700多個億的現金,超過了比爾蓋茨500多億的市值。當初發現哈特波特那家雜志社其實就投入800萬英鎊,但就最初這800萬英鎊的投入也是經過嚴密認證的,而且這800萬英鎊不是它自己投的,是銀行投入的,都經過了合法化的程序。如果這800萬英鎊投入失敗的話,責任風險是均攤的,銀行也有一部分要擔當風險,個人也要擔當風險。但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形成巨大的文化產業鏈,若要投資,沒有風險均攤機制,所以風險可能就由一個人來承擔。那么,這種投資就不符合經濟規律,市場上沒有一個投資風險要獨擔的,這樣的投資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市場也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經濟結構。

    (三)一整套社會成本政策

    做任何產業都既有它自己的產業成本,也有一系列的社會成本。社會成本結構是非常復雜的。比如說在朝陽區,你就發現,治安保護費你得交,清潔衛生費也要交。這是什么呢?這就是社會成本。任何一個企業從它登記、注冊成為企業之后,它一定有比較繁重的社會成本。不過要有一套通過國家法律法規來確定的有序的文化產業社會成本均攤規定,如果沒有,你千萬不能做文化產業,為什么?因為將來不知道哪一個環節就能把你搞死。為什么現在一些企業經常請行政部門的人吃飯,喝酒?就是因為缺乏社會成本政策。

    為什么我們國家現在有這么多潛規則?我們這個社會還處在人事積累階段,很多政策普及沒有完成的情況下,便產生了很多不公平。比較有規范的比如說電子產業,還有哪個政府部門去為難那些中關村搞電子、搞IT的企業?沒有,這個產業已經完全轉變為市場主體了,政府沒法插手了。所以,只有把文化產業發展的社會成本降低,其中的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承擔社會責任,要讓企業有一個有法可依的、秩序化的、劑量化的、社會化的一整套成本核算體系,要有公平均攤的一整套政策,企業才可能有獨立性、主體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人。否則,這個法人就是一個符號。

    在文化產業的早期階段,必須要有公共資源來支撐。文化產業的公共資源應該是給整個產業領域以公平的支撐方式,但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的公共資源是支撐一部分人,是雙軌制。比方說電視臺,那是在用國家的公共資源搞創收;一些畫家拿著國家的工資在工作時間畫畫去賣。這就造成一部分人使用國家公共資源跟那些完全市場化的人競爭,這能公平嗎?如果我們市場競爭都不公平,那還有市場經濟嗎?這個產業還能發展起來嗎?比如書號管理,要知道書號本來是不要錢的,全世界的書號都不要錢,我們書號之所以能賣錢,是政府權力的作用。所以,民營資本要和新華書店同時投入市場的話,就要有一個關于他們之間配置的政策,否則是不公平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搞文化產業的時候,會有一系列的社會成本,我們必須找到。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要真正發展起來的話,就必須給這個產業發展一個非常完善的社會成本政策。

    (四)價格調節政策

    現在所有國家都有價格法,所以一切得按價格法來進行政策配套。但看一下我們的價格法,里面沒有關于文化產業的價格。而文化產品如果沒有價格的話,是很荒唐的。比如說演員,什么樣的演員在什么樣的單位時間里定什么價?演藝產業怎么起價呢?舞臺什么標準,設備什么標準,演員什么標準……現在都還沒有啊。電視臺買一部動漫、一部電影大致是2萬塊、幾萬塊1集,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我們應有一整套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配套的價格機制,而且這個價格應該是一個動態調節系統,有一個官方服務機構,比如國家信息機構、統計機構、價格監管機構進行市場容量測算、市場成本價格測算,得出市場價格增長和降低的指數。像我們現在搞蔬菜價格指數,并由國家定期發布。而現在文化產品沒有國家發布的價格指數,這應該是政府的責任。還有一個價格形成機制,所有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價格形成機制是從事任何產業的第一步。

    (五)銀行信貸政策

    目前導致中國文化產業不能發展的最大的瓶頸是什么啊?銀行信貸。在現代社會,任何產業靠產業資本本身來支撐是不行的,大的產業行為都必須靠金融資本來支撐。金融資本是一個風險規避的體系,文化產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信用評估體系。假如我是銀行行長,你到我這兒來貸款,說要進口一臺河南的《大河之舞》,大概100萬,要靠銀行貸款。銀行就問,我怎么能相信你的價值呢?你靠什么來評估?再比如拍電影《赤壁》,需要投資3億。銀行就會問,你這3億用什么抵押呢?張藝謀?自己抵押自己,抵押不了吧!所以,文化產業最大的缺點是固定資產特別少,沒有固定資產抵押。銀行沒有抵押是不能貸款的。美國有一整套針對文化產業的信用評估體系,以此評估就可以到銀行貸款。貸款投資若失敗,銀行的人必須承擔責任,因為事先是有一整套評估體系的。

    現在全國拍電影唯一一部有銀行貸款的就是《赤壁》,但它確實是很快賺錢還上了。后來那個銀行行長在電視上講話,當時他是冒著三年牢的危險而發放這筆貸款的。為什么?中國現在電影的90%的資產都是靠民間資本,都沒有金融資本的支持。中國的大腕演員、導演都要依附在香港,因為香港的銀行能貸錢給他們。比方說成龍他是可以去貸到錢的,所以中國現在拍電影都是靠香港的資本進入的。

    現在全世界企業贊助公共文化產業都享受免稅,有個專業名詞叫稅前列支。為什么外國人愿意做福利事業?比爾·蓋茨一年要交100億的稅,如果做了很多福利事業、支持了文化事業,這100億就抵掉50億,還得到一個良好的名聲。而如果把這筆錢交給稅務局就是白交了。但在中國沒有一整套在政策保障上關于稅前列支這種模式。

    所以,文化產業首先要有一個制度保障的融資渠道,沒有融資文化產業是發展不起來。二是要建立健全法制化的信用評估體系。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跟銀行、金融業達成個協議,由政府出面做一整套關于文化創意的剛性指標,而不只是政府宣傳的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等軟性指標。

    現在的問題是文化產業跟銀行金融產業之間很難達成一個聯盟的利益共同體。其實銀行也想賺錢,銀行何嘗不想進入文化產業?不是不想,是不敢。因為沒有靠得住的東西,沒有政策保障,沒有國家立法。文化產業違法了也沒有辦法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六)財政支持政策

    第六個大政策就是財政支持政策。就是說文化產業要想發展的話,必須要有強大的財政支持。

    中國政府要真想把文化產業發展起來的話,得有個戰略目標。我先舉一個例子,韓國早期文化產業是怎么刺激的?早期韓國政府在文化產業上是不賺錢的,賠錢的。首先,政府不但不收稅,還拿公共資源反輔文化產業,讓文化產業的人賺錢。因為韓國地方少,國內文化消費少,主要是到世界文化市場上去瓜分配額,其中包括中國。2003年,韓劇在中國高潮的時候,中國廣告業的16.7%都被韓國人賺去了。韓國文化部專門成立了67人組成的海外文化市場推廣中心,所有的推廣推銷都由政府出錢。韓國還拼命搞什么啊?端午節都被人家搶占去了,現在什么孔子、孫子兵法他們都要認證。現在說墨子與韓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好像全世界都已經公認了。

    第二,擴大政府購買。早期韓國政府為了讓韓國發展文化產業,政府首先是把一些制作公司的電視、電影、音樂政府購買,然后用外交手段贈送。早期韓國到中國來的音樂、美術這些東西都不是市場行為,是韓國政府送給我們國家的,免費的,也不要廣告收入。

    第三,建立龐大的國家文化產業基地。一定要由政府出一筆文化產業引導基金,我們現在最糟糕的是政府出這筆錢一方面數量很少;另一方面,這些資金都掌握在宣傳部、文化部手上,不能進入自由的文化產業市場配置里。

    第四,要有抵稅,在稅方面要有財政支持。

    第五,財政要有貼利率。就是政府的銀行補貼,企業的銀行利率貼現要由政府貼。

    這些政策如果都能夠得到落實的話,政府就會給文化產業的發展裝上了騰飛的翅膀。就象高速公路,政府修好了路,設定了繳費標準以及各種安全標準,高速公路才能通行。若沒有一系列的游戲規則,那高速公路不是天天撞死人嗎?

    (七)內外貿易政策

    一個是產權貿易政策的完善,一個是出口服務貿易政策。從薩繆爾森的微觀經濟學角度來講,制約企業產業經濟最大的命脈是什么啊?就是它的產權。我們現在的文化產業基本上就像侯耀文和侯耀華搞遺產一樣的,基本上就搞不清楚。產權是不明晰的,比如說電視臺、報紙、劇團是什么樣的市場經營,是什么樣的產業經營?都說不清楚,是一本糊涂帳。

    (八)關稅調節政策

    現在中國在文化產業方面跟很多國家貿易都是逆差,比方說跟韓國,那韓國賺我們多少錢去,我們的文化產品很少到韓國賺錢的。但是我們跟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一直是順差,就是美國。美國文化產業這么強大,我們為什么是順差呢?靠的是政策。美國電影、報紙、媒體到中國來都是嚴格限制的,比如每年電影進口限制在10部,如果不禁止,中國電影早就完了。美國的報紙、圖書,如果中國讓其自由落地,我跟你講,美國的電視臺能讓我們國家的電視臺一夜之間全部封鎖。現在主要是國家在保護這些,要不是國家的保護,真讓他們去參加全球化市場競爭,那結果就慘了。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說美國在搞一個核心概念,softpower,軟實力,這個概念是個反人類的概念,在全世界臭名昭著。它是美國基督教文化為了征服伊斯蘭教文化,是為了征服中東的后殖民主義的霸權主義概念。基本上全世界都認為這是美國的主流價值觀,是侵略主義的,是用來鎮壓中東、鎮壓伊斯蘭教文化的,是用于戰斗的。但我們儒家認為,文化是和諧的,是用來凝聚的,是改善人心靈的。而軟實力是要去下毒的。所以,我們有些知識份子引來這樣的概念,說我們發展文化產業是為了增加中國人的文化軟實力,那就是增加中國人下毒的能力,這個是講不通的。

    在文化產業最高端的就叫做時尚封面,所以現在全世界最賺錢的文化產業是時尚產業。比如哈利波特,千萬不要認為它是文化藝術,而是個文化產業。但哈利波特后來賺錢了,主要是靠時尚。閱讀哈利波特,不是一種知識閱讀行為,也不是文學行為,而是一種時尚行為。什么叫時尚?時尚就是讓人的大腦進水,時尚最大的特點是非理性,就是要調動人家的潛意識。時尚就像一場臺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蹤,有巨大的迅捷爆發力。時尚千變萬化,無奇不有,什么都可以被搞成商品,一旦成為一個時尚,那就不得了,時尚就是個概念。日本人的研究說,當牛仔褲在屁股上打一個洞,市值可以達到100美金。屁股上打一個洞不是坐著不舒服嗎?那你就別考慮舒服,舒服也不是時尚,你不能拿任何理性原則的要求看非理性。

    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防止文化產業惡性競爭,它要限制薪酬的最低標準和最高標準,它害怕有些企業用超高的工資來吸引人才。產業競爭最終是人才競爭。其實,文化產業就是人才和資本的結合。我們目前發展文化產業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我們沒有大量的人才儲備,沒有一整套完善的適合于文化產業的運作模式。所以,文化產業必須有以上八大類完整的政策體系。有政策必然有制度,有制度必然有政策。沒有政策的制度是一具僵尸,沒有制度的政策是一紙空文。我們有這樣一個大的文化消費市場,我相信中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過了探索,相應的政策會逐漸建立起來。總的來說,我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有一段非常艱難的路要走,文化產業要發展,但要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