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平安校園”建設的必要性反思
一、校園安全工作及安全隱患
學校安全工作,是全社會安全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青少年學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穩定。
可以說,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重心。甚至可以這樣假設:如果說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那么安全工作就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高壓線。正因如此,教育主管部門、教育教學機構都十分關注學校安全工作的創建與開展工作,都努力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安全穩定,保護學生健康成長,確保財產不受損失,最大限度的預防和避免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
早在2006年6月,教育部頒發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設、交通、文化、衛生、工商、質檢、新聞出版等部門的職責分工進行了明確和細化,要求各部門履行學校安全管理職責。在國家法律的指引下,地方各種法律法規也先后出臺,保障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檢查指導,督促學校建立健全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組織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指導、監督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開展安全工作,并協調政府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做好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協助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對學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調查處理。
學校,作為學生在校安全的主要責任承擔者,就更應該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確實,在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智能部門的協調合作下,學校周邊的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社會治安等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校內的安全狀況仍然有令人心生擔憂之處。主要體現在:個別學校在建校之初由于缺少規劃或者考慮不足,校門入口處車道人道分流不明顯,上下班行人與車輛公用道路,潛藏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2014年12月8日,安徽淮北某民辦中學操場上舉辦籃球比賽,一些女生在籃球場邊加油助威,然而30米長的圍墻轟然倒塌,造成了5個女生的死亡。事故的原因是圍墻規劃的不合理,校外小區的綠化帶又對墻體產生了壓力所致。2014年9月份云南昆明某小學發生踩踏事故,造成6人死亡,26人受傷的的慘案,而事故原因為學生在通過臨時放置于午休宿舍樓一樓單元過道處的海綿墊時發生跌倒,引發下樓學生相互疊加擠壓,導致學生嚴重傷亡。這雖是學校日常管理中的疏忽,但也反應了該校學生宿舍設計不合理,學校也沒有做好學校安全教育,更沒有在宿舍樓梯進行安全提示,才釀成了這樣的慘案。無獨有偶,2013年10月,江蘇新沂市某小學學生放學集中下樓,一樓樓梯口的扶手突然斷裂,致使擁擠的學生從樓梯上摔下,造成11名學生受傷,其中3名為創傷性窒息。可以說,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的薄弱和不足導致了諸多令人心痛的事故。
這些悲慘的校園安全事故都在警示著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教學機構,除了樹立安全意識,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形成校園安全責任問責制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的校園事故預防施救方案,并進行校園安全責任的明確分工和責任到人。
二、平安校園建設是其他文化建設的前提
校園安全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是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保證。論及學校安全事故,多數人聯想到的大多是食物中毒事故、火災事故、學生墜樓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等,可是很少有人能聯想到學校靜態文化建設考慮的不周存在的隱患。比如教學建筑物的牢固性直接危及師生的生命,汶川地震中眾多學校建筑物坍塌甚至毀于一瞬,除了地震巨大的能量所導致,建筑物本身在設計、用料、施工時潛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因此,教育主管部門、相關職能部門、教育機構法人、施工方負責人等相關責任人必須重視各個環節的安全,以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展開。須知,一旦出現安全事故,責任人難辭其咎外,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都將受到影響,師生的生命財產必然遭受損害。因此,強調校園安全,尤其強調靜態文化建設中的校園安全是設計施工單位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部分 “平安校園”靜態環境建設思路
一、“平安校園”靜態環境建設原則
學校文化建設涉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但這些文化建設必須以靜態文化建設作為基礎,靜態文化保證此三者得以或彰顯或開展。在校園內部,平安校園的創建一方面有制度予以規范方向,另一方面以靜態文化建設予以呈現。那么,靜態文化如何建設才能契合平安校園的需求呢?試從如下原則進行分析,以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因地制宜原則
所謂因地制宜,就是根據各個學校的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這種做事態度落實在日常的具體工作中,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甚至可能把已經產生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比如有些學校處在震源輻射地帶,那么在學校興建之初,就應對當地的地質地貌、周邊環境進行周密的調查分析再決定設計和施工,并且考慮到地震可能帶來的影響,建筑的抗震強度應有更大提升。南方沿海地帶,臺風多發區域,在進行學校文化建設時,考慮到抗風、抗暴雨之需求,建設時是否該考慮風向、建筑高度、建筑強度等條件?這都需要專業設計施工公司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一絲不茍地策劃、設計和施工。
(二)、保質保量原則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持續而長久的過程,靜態文化作為文化的實物化,更是一個艱巨而長遠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些學校在進行學校文化建設時,急于創設個性化、特色化名校,往往貪求一時之功,并未認識到學校文化建設的階段性和長期性。因此盡管文化建設專用經費有限,有些學校卻還是理想化認為學校文化建設可以“多快好省”,卻還是簡單化認為學校文化建設可以一蹴而就。這種想法和做法在買賣雙方中顯然是一個悖論,更要緊的是,也違背了“慢工出細活”的工匠精神。再者,這種想法和做法潛在的隱患是為校園安全事故埋下了地雷。因此,學校靜態文化建設,與其面面俱到不如亮點打造,與其一蹴而就不如慢工細活。只有保質保量,才能為平安校園的創建提供支撐,才能為師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三)、安全第一原則
平安校園創建當以安全為第一原則。其體現在靜態文化建設上關涉到諸多環節,其一表現在策劃之時當首要考慮校園安全再進行整體策劃。比如有些學校并沒有后門,學校大門入口行人和車輛公用一條校道,這就需要在策劃時考慮是否可開辟新的車輛通行道路,或者開設另一個入口,或者就在大門處進行車輛與行人的分流。其二表現在施工之時應考慮安全第一,不只是施工工人的自身安全,更關照在校師生的安全。
雖然大多數學校的靜態文化建設一般選擇在寒暑假和雙休施工,但因工期緊張或者工期較長之故,也有些項目的施工在師生上課時間照常進行,這種情況就更需明確安全意識,一是施工現場與師生活動區域之間應有隔離帶并和相關安全提示牌,二是施工過程中應考慮如何施工垃圾的及時清理,避免剩余的施工材料成為安全隱患。比如施工時可能遺留在現場的釘子,若不及時清理或者落到草地當中,學生課余閑暇嬉戲逗樂就有可能踩到,傷害健康。
(四)、以人為本原則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是學生精神成長的樂園。因此,堅持“以人為本”之理念,體現在學校之中首要就是以生為本,以生為本之關鍵又在于以學生之安全健康為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因此,學校靜態文化建設,當然是要以物化形式把學校的理念給予呈現,當然是要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但是如果靜態文化建設首要不能保證質量,存在著安全隱患,那么即使達到“凈化、亮化、美化”的程度,其價值和意義也是要有所消損的。
以生為本,就是要堅持從學生的安全成長角度進行靜態文化建設,幼兒園進行設計裝飾時,尖銳凸起的地方就盡量避免甚至進行包邊處理,桌角盡量進行鈍化或者進行圓角處理,必要時甚至換用塑料材質;小學課桌一般多為杉木材質,桌面為方形,桌角比較突兀尖銳,在進行室內文化裝飾時,可考慮對桌角進行處理或者采用桌布鋪蓋,以弱化可能潛在的危險性,而教學樓走廊宣傳欄的設計,應考慮有尖角的設計部分應盡量在宣傳欄上方,而宣傳欄下方出于固定需要的螺絲釘應弱化,甚至于部分采用針扎形式的宣傳欄還要考慮針的放置。
中學生雖相較于小學生自律性更強,但因其處在青春時期,正是活潑好動,喜歡追逐打鬧的年紀,所以學校靜態文化建設中更需考慮其安全性。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建筑面積受限,為增加學生的活動區域,一般會把教學樓一樓建成架空層,那么架空層就成了學生活動頻繁的區域。尤其是雨天和酷暑天氣,架空層成了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區域之一。正因架空層鮮明的功能性,所以大多數學校進行文化建設時,把此區域作為重點打造區域。要么就打造為社團活動中心,要么就打造為室內運動場所。但不管學校的文化建設意圖如何,出于安全考慮,首要就是對架空層的珠子進行軟包,對地面進行軟化防滑鋪裝,以降低學生活動時可能產生的危險,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課外活動區域。
二、“平安校園”產品研發
自二十一世紀初起,學校文化建設漸成一種風氣,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文化建設對凝聚人心、提升形象的重要性,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學校文化建設不應只停留在文本文化,而應落實到物質文化建設之中。也就是說,學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必須以物化形式融入學校環境中。因此,學校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往往很看重學校的靜態文化建設,很看重文化產品與、意圖的契合度。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公司須站在學校立場,正確理解學校的文化建設意圖,研發設計文化產品。近來,隨著校園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學校對安全文化建設越來越看重,創建平安校園成了當代不少學校的文化建設意圖。主營校園文化建設的專業機構,也應順應時代趨勢和文化建設訴求,進行文化產品的研發與設計,為創建平安校園出一份力。
(一)研發設計
在創建平安校園這一文化建設意圖下,文化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應契合這一意圖,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因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安全隱患。從學校功能分區的不同和文化建設主次的角度出發,文化產品的研發與設計也應由主要到次要,由重點到一般進行。
教學區的教學樓、實驗樓等是在校學生活動量最大,參與度最高的區域,因此其設施設備的安全性就尤為重要。一般而言,此區域進行靜態文化建設,重點打造區域為架空層、天井、樓道走廊、標準教室。架空層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呈現的物化形式主要為宣傳欄、牌匾、吊頂、書柜、地墊、桌椅、盆景等。宣傳欄首要功能性是實用,其次才是審美性。因此設計初始先考慮其功能性,考慮其安全性。然而有些設計本末倒置,過分突出審美性而忽視了安全性。比如有些宣傳欄邊角和裝飾過于尖銳,沒有進行一定形式的鈍化,那么對處在好嬉戲打鬧階段的學生而言,暗藏危機。
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應以學生為本,并且要有前瞻性眼光且預見種種可能,這才能使研發設計的宣傳欄融功能性、安全性、審美性于一體。牌匾的設計注重的是其邊框的尖角,桌椅同樣也是。樓道裝飾大多采用牌匾形式或者玻璃夾畫形式,這種形式的安全隱患主要潛藏在邊角尖銳處,因受限于樓道空間有限,學生上下樓梯錯開讓道難免碰到到墻面,打鬧追逐深圳可能磕碰到這些裝飾,因此其放置位置要么處在空間較大的轉角,要么就置于一定的高度,避免造成傷害。
園地是師生閑暇課余休閑去處,是師生打鬧逗樂區域,因此其設施的安全性不容小視。在學校文化建設上,園地一般設計有廊架、亭子、水景、小品、坐凳之類。廊架的設計一方面考慮其審美性,但更重要的是考慮其安全性。比如有些學校園地會設計山水結合的水景,水景的設計應考慮到深度,岸邊的防護設施,以降低危險系數;廊架或亭臺因多采用木質結構,穩定性令人放心,但因設計可能采用玻璃元素,比如廊架頂部的玻璃,就需要在設計時結合力學原理進行設計。
運動區是學生課外釋放能量的重要區域,人員參與量大,危險程度高。該區域的文化設計一般采用運動小品、圍墻裝飾等形式。運動小品要考慮避其棱角,盡量減少危險。圍墻的意義在于阻擋外人隨意進入校園,保障師生的正常安全,但圍墻也是對外展示的窗口,所以有些學校因此也注重在圍墻上做文章,對其進行一定的文化裝飾。采用的設計形式一般是展板或者剪影,且先不論這些設計本身的美感,改造后圍墻是否能保證其穩固性,是否能夠有效阻擋圖謀不軌者的侵入,這應是設計之前就應考慮的重點。再者,安裝的展板、剪影的牢固性,是否潛在某種危險性,這都需要在設計之前做好預見。
(二)用料做工
學校文化建設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任何介入學校文化的企業當有使命感,為了國家的教育事業盡心竭力。因此,在參與任何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過程中,當有高度的責任感,當以安全為第一原則,不可在產品的設計上偷工減料,甚至使用劣質材料加工生產。比如廣場區的雕塑,因其高度較高,曝于室外,其抗侵襲性是否可靠,其穩固性是否讓人放心;架空層的創意書柜、創意儲物柜、創意坐凳的用料要考慮科學環保,尤其要考慮其材質的安全,有些材質甲醛含量過高,有些材質易滋生微生物,造成皮膚過敏,還有些因采用鐵制品,可能要考慮到鐵制品的生銹腐蝕問題;尤其是墻體上的浮雕,因其附著于墻面,其粘附性的牢固程度直接關系到來往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就更需要考慮其在用料方面萬不可有絲毫減損。此外,文化雖難有標準,但文化產品卻可以有標準,也就是說在設計生產文化產品的時候,生產廠家應該嚴格按照生產標準進行設計、生產、安裝、施工,減少生產的誤差性,盡量降低文化產品因生產誤差多造成的潛在危險。
三、平安校園文化產品安裝
(一)安裝注意事項
一所學校的學校靜態文化建設經歷了整體策劃、設計方案、生產文件、產品生產的過程,那么接下來就是文化產品融入學校環境之中的關鍵期——也就是文化產品的安裝了。文化產品在安裝過程是一個技術性比較強的程序,需要專業的安裝工人,需要專業的安裝知識。一般而言,學校靜態文化的打造工程工期一般短則三兩天,長則個把月甚至更長,那么就會與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產生沖突,這時候尤其需要注意施工安全。比如在進行樓面浮雕安裝時,首先用隔離帶進行隔離,其次有安全提示牌進行警示,規勸師生主要人身安全,切勿靠近;其次嚴格按照施工的要求,把控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施工,既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更要降低潛在的危險。
(二)后期維修工作
任何一所學校的靜態文化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結果,而是一個漸進且不斷優化的過程。文化產品也需要不斷優化,這個優化不局限于更新,還涵括了維護與修繕。同樣,在文化產品的維護與修繕過程中,也需要安裝工人認真遵照相關安全條例,做好維修前期的準備工作,確保維修工作能如期順利進行。同時為了明確責任,文化產品須標注公司名稱、生產年月,確保安全事故發生時,可以追根溯源。
第三部分 平安校園靜態文化建設趨勢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一種文化建設主題下的學校靜態文化建設同樣如此。靜態文化的建設與時代發展趨勢、學校發展戰略、學校發展過程面臨的問題等息息相關。因此從應對策略上,我們要順應這種趨勢,并且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作出積極回應,努力為學校文化建設能夠更上一層樓添磚加瓦。
現如今,創建平安校園成為寶安區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平安校園”這一主題進行多角度分析,從學校的立場出發,從公司產品的研發、設計、施工角度出發,努力為“平安校園”工作的展開貢獻自己綿薄之力。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可能潛在的問題尚難以發現,這就需要我們保持敏銳的觸覺,積極搜集資料分析,以應對時勢之需。